字母圈社交交友

小圈与管教

「小圈与管教

小圈与管教

真是没想到我会在多年后,又回来讨论这件事情。

这几年,在这里,遇过形形色色的人,也接触过各式各样不同领域的「圈子」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「圈」、自己的渴求与欲望,而我今天想谈谈的是,我个人经验过的「小圈与管教」。

提及小圈,就会有相对应的大圈,其中最常见的划分方法是:

小圈–SP

大圈–字母圈(dom/sub)

我想写到这里,开始会有:

-所以到底差在哪?

-除了打屁股还打脸还玩姜罚还!@(&*#^!@#算字母圈吗?

-小圈就是没有性,跟字母圈就是不同!!

诸如此类的观点浮现在不同的人的脑海里,然而,

没有

并没有

就是没有

打算给予明确的定义或是宣扬某一种认同,又不是在写论文。(甚至写论文也不需要下单一定论)

你可以划出你自己的圈,你开心就好。

那么,其实我想着重讨论的是后者:「管教」

而最常见的质疑大概是,管教有用吗?

就我个人的经验,有用、也可能很没用,或者是反效果。

现代社会,我们都活在追求「自律」的标准下,诚品随便晃一圈,就可以找到一整排:「找回自律,你可以不一样」、「自律,找回自己的人生」、「自律的人才有自由」诸如此类的书。

我们似乎全然地拥抱了这种必须自律、必须自主,你的人生你自己选择,自己负责的世界。但凡有人拒绝这种价值,他就会被粘贴各式各样负面的标签:没肩膀、不负责任等等。

我也追求自律。是的,事实上,我认同外在动力的各种缺点。

透过实验,我们知道,当你透过各种外在诱惑(比如金钱、好棒棒贴纸)来「奖赏」小朋友本来就喜欢做的事情(比如画画),久了他会开始追求奖赏,而不是享受他本来在画画过中的快乐,最终,他可能不再画画了。

我可以举出好几个外在的奖赏跟惩罚对于一个人的行为,有多少「负面」影响的心理学实验、理论。

但我认为,这个圈子的他律也并非如此不堪。

一个人的欲望、需要,也不需要这么单一的透过各种心理学的实验来否认、批评。

而这个圈子里,每个人追求管教的诱因跟心理机制都不同,其中,我想先谈谈的是「罪恶感」。

(一)罪恶感

在成长经验中,我们都曾遭受到各式各样的批评、各式各样的指责,尤其东亚社会,这种「你做得不好,所以我要批评你、骂你、罚你,你才会进步、才会更好」的观念深植人心。

一部分的人,也将这样的想法内化,习惯的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、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
因为我不够好,所以需要被惩罚,而透过被责罚,我们的自责跟自我厌恶得到了短暂的解脱,至少在这一次的实践过后,我可以稍稍的原谅自己,然后继续努力,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——直到下一次,我在某个瞬间、遭遇某个事件,又感受到自己「不够好」、「好差」、「我该打」。

那这样状态下的管教有用吗?

我认为,是有功效的,但如果只是纯粹的责打而没有其他的探索与讨论,只是治标不治本,甚至是饮鸩止渴。

受到责罚后,我们那些困扰着自己,无处安放的自我怀疑、自我厌恶得到了短暂的解脱,甚至为了追求不再被说「不好」,所以更努力的读书、赚钱,追求那些大家告诉我要追求的东西。

然而,透过别人的眼光、外在的标准,我们永远会不够好,因为「好」本来就没有一个普世标准来评量。

唯有打从心底的相信自己,相信这样的自己,也很好、也没有错,才能打破这样的自责循环。

但,在我还没有能力面对所有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的时候,透过这样的方式,至少让这个当下无能为力的自己,有了继续面对生活的力量。

然而最终,我期待这样的管教只是暂时的、阶段性的,终有一天,他不再需要被责罚、不再被自责驱使与控制

(未完待续)

我是莫莫,这么多年以为自己只是在玩SP、玩dom/sub,探索自己的性与欲望

后来才发现我只是换个地方探索自己的人生。

欢迎透过卡称,认识我,也让我认识你。

点击 ➡️ 加入告解室 ⬅️
联系客服打开新世界的大门
  
赞(6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告解室 » 小圈与管教

评论 抢沙发